一、前言
为落实基站门禁的建设,广东省公司结合总部的要求与本地实际情况,制定了自己◢的门锁改造方案。为有效指导地市开展选型购买和建设工作,参考总部《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电控锁具规范ver1.0》、以及◣国家相关行业标准文件,指定了本省的锁具规╳范要求。
二、门锁分类与适用场景
2.1 普通电控锁
普通电控锁需采用电磁或电机驱动方式,为背包卐锁形式,用于铁皮◆门等厚度不足,不能内嵌锁体的场景,或原基站门未采用天地杆的场景。效果图√如下:
2.2 带天地杆→功能电控锁
适用于安装了防盗门的基站,门体较厚,能内嵌锁体,并能联动天地杆。也可以用于新建的机房※。效果图如〓下:
2.3 一体化机柜电控锁
用于一体化机柜∴安装,外形小巧,能方便的贴着机柜铁皮门安装,效果图如下:
三、电控锁技术要求
3.1 总♂体基本要求
1、须能通过FSU的DO口供电,并只占用1个DO口。
2、能通过总☆部运维远程APP控制开门。
3、保留有机械钥匙作为第二通道。
3.2 普通电控锁
在满足总〇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,见3.1节,其它附加功能如锁※舌传感、钥匙传感、自带门磁传感等不【做强制性要求,若具有相关可能,可通过FSU的DI接口,按照铁塔公司标准B接口协议转换报文将相〖关状态上报铁塔公司平台。
3.2.1 开关控制方式
继电器电磁阀式或电机♀式均可。
3.2.2 尺寸要求
不做强制ㄨ要求,建议不超过长150*宽130*高60(mm)。
3.2.3 重量要求
不♂做强制要求,建议不超过2kg。
3.2.4 材质要求
(1) 主锁舌(栓)应有足够强度▃→,主锁舌材料应采用不锈◎钢(304)。主锁舌横截】面积≥500平方毫米、伸出长度¤应不少于20mm;
(2) A级防盗锁的▲主锁舌(栓)应能☆够承受980N的轴向静压ξ力,所产生的缩进不应超过8mm。主锁舌(栓)承受1470N的侧向静压力卐后,锁应能正々常使用。
(3) B级防盗『锁的主锁舌(栓)应能够承受3000N的轴『向静压力,所产生的缩进不应超过8mm。主锁舌(栓)承受6000N的侧向静压力后,锁应能正常使用。
3.2.5供电及开锁电压
电压:12VDC±20%(由FSU的DO口供电)
3.2.6开锁电流
FSU的电源输出端口为电控锁提供的最大输▲出电流为600mA(12V),门锁的开锁电流不应超过ㄨ600mA。若可能◇超过600mA时,应单独增¤加48V/12V电压转换→模块,直接从开关电源或蓄电池引○接。
3.2.7 待机功耗
待机功耗应@ :<2.5W
3.2.8环境适应性要求
(1) 气候『环境适应性
智能防盗锁在ξ 表1规定的严酷等级条件□下,应能正常工作△。
按表1规定的条件进行试∴验。每项试验后对功能进行检查,各项△功能应正常。
表1 气候Ψ 环境试验要求
试验项目 |
严酷等级 |
状态 |
高温试验 |
60℃±2℃
2h |
加电状态 |
恒定湿热◎试验 |
RH(93±2)%
40℃±2℃
48h |
不加电状Ψ态 |
(2) 机械环境〖适应性
智能防盗锁按表2规定进行机械环ㄨ境适应性试验,每项试验后对功能进行检查,各项功能应正常。且智能防盗锁内各机械零件、部件♀无松动,外壳不变形、机件¤不损坏。
表2 机械环境试验要求
试验项目 |
试验条件 |
状态 |
正弦振动试◥验 |
频率循环@范围 |
10Hz~55Hz |
不加电状〓态 |
振幅 |
0.35mm |
扫描频率 |
1倍频程/min |
振动方向 |
X、Y、Z三个方向 |
在共振点上保持时间 |
30 mins |
冲击试验 |
加速度 |
150m/s2(15g) |
不加电状态 |
脉冲持续◆时间 |
11ms |
脉冲次数 |
6个面△各三次 |
波形 |
半正弦波 |
自由◥跌落试验 |
跌落高度 |
1000mm |
不加电状态 |
跌落次数 |
水泥地面,在任意◥的四个面各自由跌落1次 |
注1:跌落试ぷ验时允许产品配用出厂包装盒。 |
3.2.9抗干扰要求
(1) 抗静电放电干扰
智能防盗锁应能承●受8kV(接触)和/或15kV(空气)的静电放电试验。试验期间不应产↑生误动作或功能暂时丧失而能╲自动恢复,试验后工作应正常。
(2) 抗射『频电磁场辐射干扰
智能防盗锁※应能承受频率范围为80MHz~1000MHz(调制频「率为1kHz,调制度为80%)的射频电磁场△辐射干扰试验,试验场强为10V/m。试验期『间不应产生误动作,试验后工作正№常。
3.2.10防雷要求
智能←防盗锁的防雷性能应满足表3的要求。
表3防雷要求
试验端口 |
电源口 |
串口 |
IO口 |
冲击电流8/20us正负级各5次 |
差模2KA |
差模2KA |
差模2KA |
共模3KA |
差模3KA |
差模3KA |
3.2.11稳定性要求
电【子防盗锁在正常大气下连续加电7天,每天启、闭不少于30次,产品应能正常工作,不出※现误动作。
3.2.12耐久性↓要求
智能防盗锁在额定◥电压和额定负载电流的情◥况下,进行6000次的锁←具启、闭操作,不应有电的器件损☆坏,也不卐应有机械零件的损毁和粘连故障。
3.2.13防技术开启要求
(1) 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技术手段实施技术开启,参考《GA 374—2001电子防盗→锁》要求,A级◣电子防盗锁在5min内不能被开◆启,B级电子防》盗锁在10min内不能◆被开启。
(2) 电子防盗锁在正常工作情况下,用大于25000高斯的磁性材料⌒在锁具周围任意滑动,不能出现锁具开启」现象。电子防盗锁在正常工作条件下,对其辐射50V/m的电磁场(选择27MHz、150 MHz、350MHz、450 MHz、800 MHz5个频点々试验),不能出现锁←具开启现象。
3.2.14锁@ 体寿命要求
机械锁体寿※命应达到10万次以上。
3.2.15上锁要求
(1) 电控开门但门未推开且等待进门超时后,自动恢复到完全锁定状态。
(2) (选配)关门后若没有锁■到位,应发出声光提示。
3.3带天地杆功能电控锁
此类锁具主要用于配有防盗门的基站,可连接原有的天地〓杆适用。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及自身防破坏能力的程度划分为A级、B级两种。要求为A级锁及以上。
3.3.1 开关控制方式
继电器电磁阀式或电机式均可。
3.3.2 尺寸要求
不做强制要求,按国╳内标准的防盗门来设计,常用尺◤寸如下图。
3.3.3 重量要求
不做强制要求。
3.3.4 材质要求
3.3.4.1锁舌
(1)主锁舌(栓)应有足够强度,主锁舌材料应采用不锈钢(304)。主锁舌横截面积≥500平方毫米、伸出长度应不少于20mm;天地杆行程应↘不少于16mm。
(2)A级防盗锁的主锁舌(栓)应能够承受980N的∏轴向静压力,所产生的缩进不应超过8mm。主锁舌(栓)承受1470N的侧向静压力后,锁应能正常使用。
(3)B级防盗锁的主锁舌(栓)应能够承受3000N的轴向静压力,所产生的缩进不应超过8mm。主锁舌(栓)承受6000N的侧向静压力后,锁应能正常使用。
3.3.4.2锁外盖板
锁外盖板应采用整体成※型的不锈钢(304)材料制作,厚度(面板正面壁厚)不应小于2mm,锁外盖板与内部连接紧固螺柱必须是与锁外盖板是整体的,且具有一定的抗打击强度。
3.3.4.3 电控部分
机电部分采用三防处理,联动机构要求采用♀不锈钢件,活动件要求能灵活自如※,通电后电控机构能准确离合,可靠率在99.99%以上
3.3.5供电及开锁电压
电压:12VDC±20%(由FSU的DO口供电)
3.3.6开锁电流
FSU的电源输出端口为电控锁提供的最大输出◥电流为△600mA(12V),门锁的开锁电流不应超过600mA。若可能超过600mA时,应单独增加48V/12V电压转换Ψ模块,直接从开关电源或蓄电池引接。
3.3.7待机功耗
待机功耗应:<2.5W
3.3.8环境适应性要求
(1)气候环境适应性
智能防盗锁在表1规定的严酷等级条件下,应能正常工作。
按表1规定的条〗件进行试验。每项试验后对功能进行检查,各项功能应正常。
表1 气候环境试验要求
试验项目 |
严酷等级 |
状态 |
高温试验 |
60℃±2℃
2h |
加电状态 |
恒定湿热♀试验 |
RH(93±2)%
40℃±2℃
48h |
不加电状态 |
(2)机械环境适应性
智能防盗锁按表2规定进行机械环境适应性试ξ 验,每项试验后对功能进行检查,各项功能应正常。且智能防盗锁内各机械零件、部件▲无松动,外壳不变形、机件不损坏。
表2 机械环境试验要求
试验项目 |
试验条件 |
状态 |
正弦振动试验 |
频率⊙循环范围 |
10Hz~55Hz |
不加电状态 |
振幅 |
0.35mm |
扫描频率 |
1倍频程/min |
振动方向 |
X、Y、Z三个方向 |
在共振点上保持时间 |
30 mins |
冲击试验 |
加速度 |
150m/s2(15g) |
不加电状态 |
脉冲↑持续时间 |
11ms |
脉冲次数 |
6个面各三次 |
波形 |
半正弦波 |
自由跌落试验 |
跌落高度 |
1000mm |
不加电状态 |
跌落次数 |
水泥地面,在任意的四个面各自由∩跌落1次 |
注1:跌落试验时允许产品配用出厂包装盒。 |
3.3.9抗干扰要求
(1)抗静电放电干扰
智能防盗锁应能承受8kV(接触)和/或15kV(空气)的静电放电试验。试验期间不应产生误动作或功能暂时丧失而能自动【恢复,试验后工作应正常。
(2)抗射频电磁场辐射干扰
智能防盗锁应能承受频率范围∞为80MHz~1000MHz(调制频率为1kHz,调制度为80%)的射∩频电磁场辐射干扰试验,试验场强为10V/m。试验期间不应产生误动作,试验后工作正常。
3.3.10防雷要求
智能防盗锁的防雷性能应满足表3的要求。
表3防雷要求
试验端口 |
电源口 |
串口 |
IO口 |
冲击电流8/20us正负级各5次 |
差模2KA |
差模2KA |
差模2KA |
共模3KA |
差模3KA |
差模3KA |
3.3.11稳定性要求
电子防盗锁在正常大∮气下连续加电7天,每天启、闭不少于30次,产品应能正常工作,不出现误动作。
3.3.12耐久性要求
智能防盗锁在额定电压和额定负载电流的情况下,进行6000次的▆锁具启、闭操作,不应有电的器件损坏,也不应有机械零件的损毁和粘连故障。
3.3.13防技术开启要求
(1)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技术手段实施技术开启,参考《GA 374—2001电子防盗锁》要求,A级电子防盗锁在5min内不能『被开启,B级电子防盗锁在10min内不能被开启。
(2)锁具在正常』工作情况下,用大于25000高斯的磁性材〗料在锁具周围任意滑动,不能出现锁具开启现象。电子防盗锁在正常工作条件下,对其辐射50V/m的电磁场(选择27MHz、150 MHz、350MHz、450 MHz、800 MHz5个频点试验),不能出现锁具开启现象。
3.3.14锁体寿命要求
机械锁体寿命应达到10万次以上。
3.3.15上锁要求
(1) 电控开门但门未推开且等待进门超时后,自动恢复到完全锁定状态。
(2) (选配)关门后若没有锁到位,应发出声光提示。
3.3.16防护要求
3.3.16.1 钥匙孔的防⊙护
锁外盖板的钥匙孔应●有防水、防潮、防∮钻的结构设置,硬度应不小于HRC50;钥匙孔要有防雨水,防护等级〗为IP44。
3.3.16.2 锁芯
(1) 防√护等级为IP44。
(2) 锁芯应具备防撬、防钻、防锯、防冲击等能力。
3.3.16.3 手动部件强度
(1) 对闭锁后位于防护面的手动部件施加980N的静拉力和11.8Nm的扭矩时,锁具不得开启,手动部件不应产生变形或损坏。
(2) 受到外力破坏时,在结构上应使其与锁身可以脱离,此时主锁舌(栓)仍应处于¤锁定状态。
3.3.16.4 锁壳体要求
(1) 整套♀锁体尺寸是按国内标准的防盗门来设计,为防盗门和防╳盗锁的配件兼容安装及互换。
(2) 壳体表面应无明显的变◥形、裂纹、褪色,也』不应有毛刺、砂孔、起泡、腐蚀、划痕、涂层脱落等缺陷。
(3) 锁身外壳■应使用不小于2mm厚不锈钢◆板(304)防撬、防钻、防锯、防拉、防冲击等能力。折边、开口处宜焊牢或整体冲压成形★。
(4) 锁壳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,能承受110N的压力及2.65J的冲击强度试验,试验后不应产生永久的变形和损坏。
(5) 外壳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 4208-2008中IP20的要求。
3.3.16.5 防技术开启要求
斜舌具有防止卡片、薄铁片∞技术开启、防撬保险舌功能。
3.4 一体化机柜智能电控锁要求
除满足总部的连接FSU的基本要求外,还需达到以下要求:
3.4.1尺寸要求
要求兼容性强,能不受门板厚度(1-3mm)、门板高度、左右开门限制,安装方便快捷。不做强制性要求,典型尺寸〇如下:
3.4.2材质要求
基座:(3#)环保锌合金【。
主件:转轴材质(SUS304)。
锁芯:采用不锈钢(SUS304)。
表面处理:喷塑(黑色)基座、手柄、锁头组件。防水防锈耐腐蚀▲,适合在各种恶劣的户外环境。壳体表面应无明显的变形、裂纹、褪色,也不应有「毛刺、砂孔、起泡、腐蚀、划痕、涂层脱落等缺陷。
3.4.3锁芯要求
锁芯组体应具备防撬、防钻、防锯、防冲击等能力。
防护⌒ 等级达到IP65。
应符合国家公安部颁发的《GA/T 73—1994机械防盗》锁》中的5.1.4条及5.6.4条规定,抗破坏】性能应符合《GA/T 73—1994机械防∑盗锁》中的B级要求。
3.4.4供电及开锁电压
电压:12VDC±20%(由FSU的DO口供电)
3.4.5开锁电流
FSU的电源输出端口为电控锁提供的最大输出电流为600mA(12V),门锁的开锁电流不应超过600mA。若可能超过600mA时,应单独增加48V/12V电压转换模块,直接从开关电源或蓄电池引接。
3.4.6待机功耗
待机功耗应:<1W
3.4.7防水需求
因机柜长期暴露于室外↓,防水等级须达』到IP55以上。
3.4.8温度需求
因机柜长期暴露于室外,正常工作温度不得低于 -20℃~60℃的范围。
供电电压:12VDC±20%
待机功耗:1.5W
控制类型:DO控制、远程控制、
APP控制
告警信号:门磁、锁舌
告警提示:声光
提示信号:开门、机械/电子钥匙
声光
信号传送:B接口
备用钥匙:电子、机械
钥匙防护:防堵、防胶
支持运营商动环监∏控系ζ 统远程、APP开锁;无控制器;支持机械钥匙、电子钥匙开锁并提供卐开锁告警和监控系统远程、APP开锁;无控制器;支持机械钥匙、电子钥匙开锁并提供开锁告警和记录记录。 |